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原标题:从历久弥新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看延安文艺精神如何在新时代“永葆青春”
作为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以及“写人民、为人民写的”典范之作,《白毛女》拉开了民族歌剧的序幕。从1945年在延安诞生,到2015年版新歌剧《白毛女》成功复排,并在70多年间陆续被海内外艺术家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经典旋律在与时俱进中生生不息。
△前辈艺术家乔佩娟与青年追寻者关晓彤
“为什么《白毛女》会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被什么触动?当下,我们怎么理解这部经典?”5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播出第二期。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青年演员关晓彤带着新生代文艺工作者的追问,在和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乔佩娟的时光对谈中,开启了向朱亚林、王舸、黄建新、赵聪、李大康等文艺前辈探寻答案的初心溯源之旅。
本期节目中,“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文艺情怀贯穿始终。无论是历久弥新的新歌剧《白毛女》,还是闪耀在舞剧《天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中的艺术之火,最终都指向了关晓彤所领悟到的答案——要先脚踏实地,再去仰望星空。
初心如磐
一代代《白毛女》始终闪耀人民文艺的本色
为呈现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界经典剧目再创作、文艺作品再创新的新时代成果,也为提升青年观众审美修养,启迪青年群体担当使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各大国家级院团、院校、演出机构特别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引领观众再次“从延安出发”重温人民文艺的初心。五期节目,精心选取了五部发端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涌现出的典型文艺作品,并让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与之辉映,以呈现人民文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壮阔气象。
第二期节目所聚焦的新歌剧《白毛女》,被誉为“人民文艺”奠基之时的雏凤新声。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用烙印着延安文艺精神的革命舞步,走出了为人民歌舞的道路。《白毛女》的演出之所以能直抵人心,多是因为台上台下都是相同的命运,与其说演员和主创是在塑造人物,不如说他们就是在表达自己。
乔佩娟奶奶向关晓彤介绍道,从林白、王昆、孟于到郭兰英,这些“喜儿”都是土生土长的人民的演员,比如王昆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她表现的就是受苦受难的农村女孩的真实命运,她的气质,她的感情,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群众,这是《白毛女》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除了台前的演员,幕后主创们既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又有全面的文化修养,他们所做的事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独立,无关个人好恶,不计个人名利。
“人民文艺”的朴素本色,让《白毛女》持久迸发文化魅力。节目里,徜徉于“时光艺术馆”的关晓彤浏览了《白毛女》各个不同版本的节目单,从1949年、1954年、1962年、1977年……一直到2015年全新复排后的全国大巡演,《白毛女》常演常新。
2015年版新歌剧《白毛女》的主创代表朱亚林回忆,在结束首站延安的演出去往南方时,他们一度是忐忑的,传统北方农村的故事能吸引南方城市的年轻观众吗?热烈的市场反馈让他们看到,无论什么地域,无论时隔多久,源自人民的经典作品一定能够穿越时空,“时代虽然变了,但我们的心都是承自我们的祖辈,情感没有变,这种文脉是生生不息的!”
文脉赓续
心怀“国之大者”,奋笔书写新时代人民史诗
在《从延安出发》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集结的“文艺国家队”,无一不是流淌着延安文艺精神的光荣血脉。例如,复排2015年版新歌剧《白毛女》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其历史可追溯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中央民族乐团第一任团长李焕之,曾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师从冼星海,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正是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根据民间秧歌调为灵感创作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与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既与时俱进,又有着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在此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高度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打造出一大批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人民文艺”青春勃发。
上一篇: “网标”的出现有何意义?
下一篇: 裕固族服饰 肃南草原上的一抹靓丽风情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07 9j1.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