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各校地域不同,校情也各具特色,因此,应根据当地条件,扬长避短,在校园文化的特色上下功夫。要特别注意体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办学思想,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融于现代文明之中。同时还应看到,一些地方 “普九 ”任务依然繁重,办学条件尚未彻底改善,因此,校园建设、景点设计和宣传品的布置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做到既可观赏,又能实用,无一物不景,无一景不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陶情冶性、修身养德的花园、乐园和学园。
三、坚持参与性原则。
校园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要坚持人人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外在的教育要求、文化熏陶要通过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共同参与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在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品格。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四者应同时着力、协调发展。但是,当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通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偏重物质文化,忽视精神文化;重视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显性文化,忽视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隐性文化;重视校容校貌等室外文化,忽视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文化;重视学生文化,忽视教师文化,从而制约了校园文化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精心雕琢。
·上一篇文章:走内涵发展的特色建设之路
·下一篇文章:浅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