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幅珍贵春节题材画展示清宫年俗 超2亿元

50幅珍贵春节题材画展示清宫年俗 超2亿元


来源:北京日报  文章作者:佚名

    

    近日开幕的故宫“清宫春节题材画作展”上,10幅清乾隆帝御笔绘制的“岁朝图”首次与游客见面。不久前,一幅流落民间、尚未设色的乾隆御笔“岁朝图”在拍卖时创下1800万元的天价。这使得展览负责人有足够的理由宣称:“这些岁朝图大部分都上了颜色,单价在2000万元左右,市场总价不会低于2亿元。”

    若再算上其余40件画作,整个展览的展品价值5亿元。故宫用价值5亿元的年画向人们展示:皇上家是怎么过大年的!

    清宫请“仙姑”当门神

    腊月二十四,皇上家也贴门神。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福字……”跟老百姓家一样,明清两代的皇宫里每逢过年也要贴门神、贴春联。这个习俗是从明代宫廷兴起的。据明代史料记载:“禁中岁除,各宫门改易春联,及安放绢画钟馗神像。像以三尺素木小屏装之,缀铜环悬挂,最为精雅。”门神、春联从腊月二十四便开始陆续张贴。

    贴门神本是汉族传统习俗,却被清代宫廷沿袭下来。不过,跟百姓家的贴法不一样,宫廷里的门神画是先画在纸、绢或布上,再装裱到木框上,框顶安有铜挂环。用时挂于门扇上,用后摘下妥善保管,只要不污旧破损,来年还能用。也正是这个原因,200多年前的清宫门神画才得以保留到今天。

    在明清时期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唐太宗李世民因受鬼魂惊扰,派手下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去把守大门,非常奏效。但日子一久,二人体力不支。唐太宗便命人将这两员虎将的画像贴在大门上,后世仿效沿袭,就成为“门神”的由来。清代宫廷想必也深受这个传说的影响:金盔金甲、大红战袍、手持金瓜、腰悬弓矢宝剑的武门神在21件门神画作中最大最显眼。
    “清宫年画有好几种:武门神、文门神、仙姑门神、童子门神、钟馗门神。”展览负责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助理研究馆员李天垠说,“紫禁城里的门神可比老百姓家的‘贵重’得多,不少都使用了沥粉贴金的绘画技巧。其中,武门神的‘待遇’最高,贴金的面积最大,含金量也高。”200多年后,金瓜金盔金甲依旧鲜亮,将守护紫禁城的武门神衬托得格外威严。

    以女性为门神,这在民间极为少见,所以李天垠特别留意在筛选展品时挑选了4幅仙姑门神。瞧这4位“门神”:仪静体闲,柔情绰态,翩若仙子。跟一般人印象中的门神实在差太远。按照李天垠的解释:满族保留原始部落母系氏族的痕迹更多,所以女性地位比较高,出现“女门神”也不奇怪。

    在清宫里,这些门神一直要挂到农历二月初三才摘下收起。

    “岁朝图”是新年“开笔”

    除夕夜里,皇上举行“开笔式”。

    大年三十的子时是一年之始。清代皇帝要在这新年、新月、新日、新时饮屠苏酒,举行开笔仪式。开笔式的地点在皇帝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所用器物有称为“玉烛长调”的白玉蜡扦、“万年青”毛笔和“金瓯永固”杯。

    子时快到的时候,皇帝便来到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前坐,亲手点燃玉烛长调,亲手把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手握万年青笔,书写下新年的第一笔。一般都是“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吉祥语。然后双手捧起金瓯永固杯饮屠苏酒。金瓯,象征国家政权;永固,取政权永远巩固之意。

    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苑洪琪讲,这个金瓯永固杯高12厘米,直径8厘米,杯身呈深斗形,下部三足为卷鼻象头鼎立状拱托杯身。两杯耳分别为两站立的夔龙,龙头上各嵌一粒大东珠。杯身通錾宝相花纹,并以珍珠、红、蓝宝石镶嵌。杯口錾回纹,正面有“金瓯永固”四篆字,背面是“乾隆年制”款识。为了造这个杯,造办处用了黄金20两,红宝石9粒、蓝宝石12粒、大、小珍珠11粒、碧玺4粒。

    心情好的时候,皇帝还会在“开笔式”或春节期间画上几笔。对自己的书画颇为得意的乾隆皇帝尤其喜欢作画。这便有了收藏在清宫的数十幅御笔“岁朝图”,展出的10幅“岁朝图”是其中品相最好的,大多设色。“岁朝图”的构图都比较简单。有画柿子的,寓意“事事如意”;画着宝瓶的,寓意平安;还有一幅画着钟馗,钟馗的头上方勾画着一只蝙蝠,钟馗抬着眼,正好能看见蝙蝠,据说寓意“福在眼前”。看来,皇帝也爱图个吉利。


·上一篇文章:只说升值不说风险 知情人揭露鉴宝节目黑幕
·下一篇文章:江西举办书画展歌颂人民军队弘扬井冈精神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artnews/0732311542772KK68I13D0C271078J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