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航:中国男人变懦弱跟缺少父爱有关?

曾子航:中国男人变懦弱跟缺少父爱有关?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曾子航

导语:不久前,在全国发行量非常大的《新周刊》推出了一个专题,封面斗大的四个字引起了读者的极大震撼:“男人没了!”文章沉痛宣告:中国男人的整体形象越来越不堪:传统意义上坚忍、果敢、充满责任感的男子汉形象正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生活中正被越来越多的“奶嘴男”“猥琐男”“家暴男”所包围。中国男人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柔弱、软弱、懦弱?

 
作为一名情感作家,我给出的答案是:中国男人变柔弱跟“父爱的整体缺失”有关。现在的男人越来越缺少担当、甚至某些男大学生公然求“富婆包养”,80后的婆媳关系日趋紧张,丈夫只会懦弱的躲在一边,都是这些男孩子们从小缺少父亲正确的指引有关。

 

父爱无疑和母爱一样伟大,但一直以来,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似乎遥远而又模糊:不是太严肃甚至有点近乎严厉,就是离子女的距离太远,前不久我应邀去参加过一家心理类杂志举办的有关亲子教育方面的座谈会,到场的不少90后孩子坦言,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因为父亲们整天忙于工作,很少顾家,除了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基本是“缺失”的。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大多是母亲、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父亲呢?忙着挣钱去了!中学的家长会,母亲来的多,父亲来的少。看学生的作文,涉及到家庭的内容,感觉母亲总是在唠叨,父亲总是不在家,一位中学班主任当场感慨:有时父亲偶尔到学校给孩子送一件衣服或是在家同孩子交谈几句,孩子们都感觉恍如过年般快乐。

 

 一家青少年杂志两年前在中学生中搞过一个调查,在谈到和父亲的关系时,只有30%的孩子承认和父亲关系融洽,40%则认为父亲太严厉,难以亲近,而60%则经常感觉不到父爱,因为父亲太忙,总是不在家。这也是为什么歌颂母爱的文章甚多,但歌颂父爱的文章却不多,大家都知道母爱伟大,却很少感到父爱的伟大。从人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父亲是严厉的,甚至有时会感到有点不近人情,要不就是父亲总是离我们很远,三天两头不在家。我是70后,上小学那段时间父亲也经常出差在外,很少见他,偶尔回来也只是问问学习成绩怎么样。现在的80后90后的大多数父亲比我们那时候的父亲还要忙碌,还要拼命,跟儿女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要么父亲太过严厉,要么父亲总不在家,这两道风景构成了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在成长阶段对父亲的总体印象。有的朋友开玩笑,从小到大对父亲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背影。难怪朱自清歌颂父爱的《背影》如此深入人心。可惜,背影始终是遥远而模糊的,这两年,媒体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男孩子越来越柔弱,显然,这跟父爱整体“缺失”息息相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不同的榜样。但最初乃至最大的榜样则来自我们的父母。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人格、性格乃至言谈举止、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被父母塑造的。尤其是是父母中跟我们性别相同的一方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入人心的。所以,女孩通常由母亲打造,男孩则首先像父亲认同。然而,我们很多男孩子从小是生活在一个父亲乃至成年男性严重缺失的“女儿国”里,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色各样的女性包围,女助产士把刚刚降生的我们抱进婴儿房,后来又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到三岁,进了幼儿园,面对的又是阿姨和姐姐们的关怀,上了小学、中学,除了体育老师,我们的班主任、语文数学和其他科任课老师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成年女性,唯一的成年男性角色——父亲又常常不在家,试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子,他的男性人格又该如何培养?怎样健全?如今独生子女特别多,他们的父母,尤其是父亲非常忙碌,跟儿子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这样的男孩跟大观园里面的贾宝玉有何区别呢?现在80后的男孩在成长乃至恋爱婚姻中出现种种的问题,跟父亲总是不在家或者父亲跟孩子太过严厉,太过疏远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很多男孩虽然长大了,却并没变成男人,只是变成了更大的男孩,他们永远无法具备成年男性那样的坚毅、刚强、果敢和内涵,他们虽然具有男人的躯体,却只有男孩的情感。由于他们很少从父辈那里汲取足够的营养,他们大都发育不良,他们不懂得如何走进正常男性的世界,不懂得跟其他男性和平相处,他们总是孤独而迷茫,敏感而脆弱。

 
一个人对父亲的态度也会影响他对其他长辈的态度。如果你不相信长辈实际上就是不信任自己的父亲,你跟领导刻意疏远,你也一定曾经跟你的父亲刻意疏远过,你总是挑战权威,在你的少年阶段你一定总是向你的父亲进行挑战。一个缺少父亲引领的男人甚至连正常的人际交往都会出现障碍。

 

 我记得若干年前曾经认识一个85后的小演员,他从艺校毕业后一直在漂着,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角色,其实男孩外在条件不错,也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就是性格有点孤僻,不喜欢也不善于跟人打交道,有一次我通过一个影视公司的老总给他介绍了一个剧组的面试机会,结果到了约定时间,他居然没去,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事先给那个老总打过电话,觉得老总不是特热情,他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原来他的这种社交恐惧症源自他的残缺的童年,小时候父亲就跟母亲离异了,他一直跟着母亲单过,10岁以后就没见过父亲,父亲给他的印象也是既严厉又疏远,他的成长世界里也是女性长辈居多,男性缺失,他说他特别不善于跟一些年长的男性打交道,尤其是一些领导,如果对方稍稍表现出一种冷淡,他就想逃避,因为这让他不由自主想起了他的父亲,实际上他那次拒绝面试,其实是拒绝那位老总,更是拒绝他的父亲,拒绝的背后还是害怕被拒绝,这其实都是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长辈在他成长阶段出现空白点导致的不自信。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2011年新学期初中生家长应该做的五件事
·下一篇文章:古代孩子上学那些事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jia/111013207334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