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习力研究 着力学习力提升

着眼学习力研究 着力学习力提升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徐传德

着眼学习力研究,着力学习力提升

素质教育推进中一个不可再忽视的问题

作者:徐传德(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完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基础教育的理念、形态、育人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南京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其中南师大附中的“分层次教学”、金陵中学的“创造教育”、琅琊路小学的“愉快教育”、北京东路小学的“情智教育”等,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但是, 20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过重心理负担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孩子学得太累,作业太多,压力太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有考试升学、就业竞争激烈的原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如何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普遍遭遇的困惑。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在“减负”方面,往往重“量”,轻“质”,做了许多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减轻书包重量、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的努力,而对“减负”的实质要求研究不够;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往往重“教”轻“学”,做了许多改善教师“教法”的努力,而对学生的“学法”研究不够;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往往重“课”轻“人”,做了许多改革课程体系、改进学科内容、改良学习策略的努力,而对学习者本身的心理状态、所处环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研究不够。


  当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而“减负”措施却屡屡成效不显著的时候,我们的困惑逐渐增多: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在大致相同的教学环境、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为什么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面对同样的课业负担,为什么有的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兴味索然、苦不堪言?为什么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优异而在高中成绩下滑严重,另一部分学生则有与之相反?先前学习成绩不好,后来大幅度提高。其中原因何在,规律何在?为此,我们逐渐把探究的目光投向一个长期被忽视而恰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持续有效进行学习。我们在教师的教法,我们做了许多事情,而在学生学习力的研究,我们做得不够。

  什么是“学习力”?我把它理解为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的总和。所谓学习动力,就是要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一般来说,学习者的学习总是有着一定的目的、兴趣和需要的,目的越明确、兴趣越浓厚、需要越强烈,动力也就越强劲。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让他真正点燃自身的“发动机”,他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所谓学习能力,就是要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它包括学习者对已有知识的继承和掌握能力、发现新知和创造新知的能力以及对于这些知识的转化能力等。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技能,学习的各种能力才能被逐步培养起来。所谓学习毅力,就是要解决“持续学习”的问题。它是学习者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只有当学生具备必须的恒心、耐心、意志力、坚持力时,才能保持学习行为的持久性。

  一个人的学习力包含的因素很多,但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应该是其中三个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要素。而能够对这三个要素产生作用和影响的,不仅有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技巧等,还有学习者的成熟程度、遗传基因、思维品质、成长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彭州九尺中学)
·下一篇文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wenhua/099211349262228.htm